基孔肯雅热肆虐广东,无药可治引担忧
最近几天,广东佛山顺德区通报了一种听起来陌生却来势汹汹的传染病——基孔肯雅热。短短一周内,确诊病例已超过四百人。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,其实它已经在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出现多年。
最近几天,广东佛山顺德区通报了一种听起来陌生却来势汹汹的传染病——基孔肯雅热。短短一周内,确诊病例已超过四百人。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,其实它已经在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出现多年。
而关节剧痛是它的“招牌症状”,甚至有人形容:“像骨头被掰断”“每天起床像老了几十岁”“连手机都拿不稳”。
发热往往是传染病的预警信号,通过伴随的"异常表现",我们能快速区分不同疾病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为例,前两者存在出血风险,后者则以关节痛为突出症状。近期仍是蜱传播疾病、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,掌握以下健康信息,才能更有效的预防、治疗疾病。
登革热 避蚊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虫 双峰热 2025-09-30 17:44 2
虽然已过立秋节气,但高温未退,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蚊媒传染病还未脱离活跃期。面对 “两热”,我们该如何科学认识、有效防控?近日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院感科丁洁医生走进《健康智慧屋》直播间,为市民现场解答关于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相关话题。
根据广东省疾控局8月24日最新通报,8月17日至23日,惠州市新增报告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。这一数据叠加此前疫情,自7月27日以来,惠州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已达29例,其中8月10日至16日单周新增16例,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。当前病例主要分布在大亚湾区
基孔肯雅热(俗称“关节剧痛热”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起,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性传染病。这个听起来拗口的名称,其实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斯瓦希里语“Chikungunya”,意为 “变得扭曲 ”,形象地描绘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膝的样子。
突然高烧(39℃以上),伴随寒战、头痛、呕吐、食欲减退,一般发热1~7天即可退热,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(双峰热),持续3~5天恢复正常。
“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型疾病,其病原体基孔肯雅病毒早在1952年就已被发现。”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张凤池主任介绍,这种疾病高发于非洲、东南亚等蚊虫活跃的地区,其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意为“弯腰行走”,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无法直立的典型症状。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皮疹、关节和肌肉疼痛,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,但30%—40%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长期影响。
夏季蚊虫活跃,登革热进入高发期。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做好科学防护。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(含4种血清型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。该病传播快,在我国属乙类传染病。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。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,尤其在东南亚、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。近年来,我市有零星输入性病例报告。因此,前往这些地方旅行,一定要当心登革热。